行车轮的技术条件
行车轮(起重机车轮)技术条件
行车轮(起重机车轮)是桥式、门式起重机及电动葫芦等设备的关键部件,其技术条件直接影响运行平稳性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。以下是行车轮的主要技术条件:
1. 材料要求
常用材料:
铸钢:ZG340-640(GB/T 14408)、ZG50Mn2(耐磨性好)
锻钢:45钢(GB/T 699)、42CrMo(高强度,用于重载)
合金钢:65Mn(高弹性,用于高速运行)
材料标准:需提供 材质证明(化学成分、力学性能报告)。
2. 力学性能
项目要求
硬度(踏面) HB 300-380(淬火后)
淬硬层深度 ≥15-20mm(均匀过渡)
抗拉强度(σ₆) ≥600 MPa(视材料而定)
冲击韧性(AKV) ≥27J(-20℃低温冲击试验,适用于寒冷环境)
3. 尺寸与形位公差
项目允许偏差
车轮直径公差 ±IT8(如φ400mm车轮,公差±0.05mm)
轮缘高度公差 ±1mm
踏面宽度公差 ±0.5mm
径向圆跳动 ≤0.1mm(高精度要求≤0.05mm)
端面圆跳动 ≤0.1mm
同轴度 ≤0.05mm(高速或精密起重机)
4. 热处理要求
淬火+回火(提高耐磨性):
踏面硬度 HRC 45-55(或HB 300-380)
淬硬层深度 ≥15mm,硬度梯度平缓
消除内应力:热处理后需进行去应力退火,防止变形
5. 表面质量
踏面及轮缘:不得有 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砂眼 等缺陷
表面粗糙度:
踏面 Ra ≤ 3.2μm(接触面)
非工作面 Ra ≤ 6.3μm
无损检测(重要场合):
超声波探伤(UT)(内部缺陷检测)
磁粉探伤(MT)(表面裂纹检测)
6. 装配要求
轴承配合:
车轮轴孔 H7,轴承 k6/m6(过渡配合)
轴承润滑采用 锂基润滑脂(如L-XBCHA2)
车轮组安装:
转动灵活,无卡阻
车轮垂直偏斜 ≤1/1000(GB/T 10183)
7. 防腐与润滑
非工作表面:涂防锈漆(如环氧富锌底漆)
轴承密封:采用 迷宫密封+骨架油封,防止灰尘、水分进入
8. 适用标准
GB/T 10183《起重机 车轮及大车和小车轨道公差》
JB/T 6392《起重机车轮》
ISO 4306《起重机 术语和分类》
FEM 1.001(欧洲起重机标准)
9. 锻造特殊工况要求
工况特殊要求
冶金起重机 耐高温(ZG40Cr9Si2)、抗热疲劳
港口起重机 耐腐蚀(不锈钢或镀层处理)
高速起重机 动平衡测试(≤G6.3级)
10. 检验与验收
出厂检验:
尺寸检查、硬度测试、探伤报告
动平衡试验(高速场合)
文件要求:
材质证明、热处理记录、探伤报告、合格证
行车轮的技术条件需根据 起重机锻件类型(桥式、门式、冶金等)、工作级别(A3-A8)、载荷情况 进行优化。关键指标包括 材料、硬度、尺寸精度、热处理、无损检测 等,确保安全可靠运行。